大家好,我是太阳集团www0638vom数学系教学科长白星华。
从文明之火初燃的那一刻起,数学就与人类相伴。数学是人类最古老又最活跃的科学,是一切科学的支点和基石。
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里,列出了88位古今中外数学伟人,华罗庚就是其中之一。那么他为什么能成为数学伟人,为什么能被人们如此景仰?为什么又能获得“人民数学家”的美誉?
今天我带大家走近“人民数学家”华罗庚,感受他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感受他清廉立身,科学报国,服务人民的伟大品格。
一、弃荣华归故里,科学报国建功勋。
二、卫社稷育人才,桃李满园称楷模。
三、推双选讲应用,无愧人民数学家。
一、弃荣华归故里,科学报国建功勋
1950年2月的一天,在美国已经是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伊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的华罗庚排除一切阻碍和利诱,放弃汽车﹑洋房和优越的生活,悄然离开了生活4年的美国,举家登上回国的邮轮。当他踏上祖国土地的时候,立刻向在美国的同胞们发去了一封《告美国同学们的公开信》。他激情洋溢地希望在美国的同学们早日归来,投身报国 :
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
梁园虽好,非久居之地,归去来兮!
华罗庚回到祖国以后先到清华大学,担任数学系教授和数学系主任。后来他担任过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国家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华罗庚一生共撰了200多篇数学论文,10部数学专著,11本科学著作。由于华罗庚的重大贡献,有许多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他被称作中国的爱因斯坦,他是当之无愧的“现代中国数学之父”。
二、卫社稷育人才,桃李满园称楷模
在召开全国第二次政治协商会议期间,有一天晚上举行文艺晚会,华罗庚因为修改发言稿而来迟了。怀仁堂大厅的灯光已暗了下来,台上表演着精彩的节目,他正在焦急地寻找自己的座位。突然,有个亲切的声音传来:“到这里来座,华罗庚同志!”他循着声音,在一个空位子上坐了下来,不前不后角度适中。他正准备向招呼他的人表示谢意,转头一看,原来是敬爱的毛泽东主席。毛主席说:“华先生,您也是穷苦出身的嘛,希望你为我们多培养出些好学生!”
从此,华罗庚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发现人才,把有发展前途的青年人吸收到数学研究所来,指导他们从事各个领域的研究工作。在华罗庚的培养下,数学研究所不断涌现出出类拔萃的人才。万哲先,陆启铿,王元、陈景润,龚升……可谓是人才济济,群星灿烂。数学研究所的这支大军,在华罗庚的带领下频频向数学高峰发起强有力的冲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自大数学家哥德巴赫于1742年提出“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的和”的猜想以来,两百多年间,引得无数学家为之折腰。华罗庚的学生们把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把“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成果的旗帜,插到前人所未达到的高峰,解决了历经几百年,成千上万数学家为之苦苦钻研的历史难题,在世界上引起轰动。
1956年,王元证明了(3+4 );1963年,王元、潘承洞证明了( 1+4);1965年5月,陈景润证明了(1+2),面对这一有目共睹的辉煌成果,连外国也不得不赞叹道:“华罗庚有一组学生,对数论研究做过特别的工作。在分析数论中,他们达到了最高成就。”欧洲数学界还把华罗庚的研究班子称作“中国数论学派”
华罗庚没有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没有辜负毛泽东主席的重托,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带领他的一班人马,把中国的数学研究工作推到了世界的前沿,大踏步地跨上世界的前列。
三、推双选讲应用,无愧人民数学家
华罗庚在继续从事数学理论研究的同时,努力尝试寻找一条数学和工农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经过一段实践,他发现数学中的统筹法和优选法是在工农业生产中能够比较普遍应用的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变工作管理面貌。于是,他一面在科技大学讲课,一面带领学生到工农业实践中去推广优选法、统筹法。
1964年初,他给毛泽东写信,表达要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决心。同年3月18日,毛泽东亲笔回函:“诗和信已经收读。壮志凌云,可喜可贺。”他写成了《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优选法平话及其补充》,亲自带领中国科技大学师生到一些企业工厂推广和应用“双法”,为工农业生产服务。一位当年听过华罗庚讲过优选法的战士这样回忆:讲座的那一天,他把高深的数学问题简约化、通俗化、形象化了。把优选法、统筹法形象化为淘米做饭、煮茶等日常事务中各道工序的合理排列,就连普通农妇都能听得懂。“夏去江汉斗酷暑,冬往松辽傲冰霜”。这就是他当时的生活写照。1965年,毛泽东再次写信给他,祝贺和勉励他“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
华罗庚清廉立身,艰苦奋斗,孜孜不倦,把毕生的精力和全部身心,都奉献给了祖国的科学和建设事业。作为“人民数学家”,他写的课外读物曾是中学生们打开数学殿堂的神奇钥匙,他自学成才的故事鼓舞了无数有志青年勇攀科学高峰。
他自信自立、百折不挠,不懈进取的优秀品格,他忧国忧民、甘做奉献、竭诚报国的赤子之心,应当为我们铭记,成为我们前进的灯塔和永远的榜样。
让我们记住华罗庚对大家的希望:在寻求真理的长征中,唯有学习,不断的学习,勤奋的学习,有创造性的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